S包養app平泉明確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時間表路線圖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68cedcb083c5.50359260.

平泉明確創建國家包養網鄉村振興示范縣時間表路線圖

努力打造鄉村振興“平泉樣板”

8月23日拍攝的平泉市王土房鄉單杖子村連片食用菌種植大棚。 平泉包養網市委宣傳部供圖

9月22日,平泉市永盛村農民準備烘干鮮包養香菇。 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云攝

10月20日,平泉市桲欏樹社區村民在位于該社區的汽車線束生產車間工作。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云攝

今年9月,農業農村部公布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平泉市作為我省4個入選縣(市)之一成功入列。

圍繞推進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工作,平泉提出建設“一群兩區三帶五極多點”:“一群”即國家級食用菌特色產業集群;“兩區”即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三帶”即優質香菇特色產業示范帶、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帶、水美鄉村建設示范帶;“五極”即在全市東南西北中各打造一個鄉村振興示范點;“多點”即打造多個一村一品示范鎮、示范村。按照這一思路,平泉將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鄉村全面振興的樣板和典范。

堅持產業優先,做大做強現代農業

10月20日,平泉市小寺溝鎮黑山口社區連片的香菇大棚里,香菇包養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香菇散包養發出淡包養網淡菌香。

“這是今年第七茬菇。”種植戶高延軍邊給菌棚通風邊說。

高延軍是黑山口社區居民,以前經常外出打工,收入也算穩定。但眼瞅著身邊越來越多人靠種植食用菌,生活過得跑在了自己前頭,不甘落后的他,也想試一試。可一沒技術、二缺資金,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2022年底,小寺溝鎮引進平泉嘉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食用菌園區500畝。這是一家從事食用菌菌包養包養棒生產和食用菌種植、銷售的省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擁有一支食用菌種植經驗豐富、技術力量雄厚的團隊。

“百姓缺資金,園區可先提供大棚和菌棒,費用可通過香菇銷售收入慢慢還。沒技術,園區技術人員免費提供跟蹤技術指導,統一供應已高溫消毒并接種好菌種的菌棒,實行訂單保護價收購。”該公司副總經理于曉華說,通包養網過“公司+農場+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新型模式,讓種植戶沒有后顧之憂。

今年初,高延軍和親戚合伙租了13個棚,種植17萬棒香菇。

小蘑菇撐起“致富傘”。今年的蘑菇采收季還沒有結束,高延軍一算賬:純利潤有望達50萬元。

食用菌是平泉特色主導產業之一。經過多年包養網發展,該市食用菌種植總面積達6.7萬畝,年產量達63萬噸,產業鏈產值達82億元。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平泉將以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為契機,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主導產業全鏈提升行動、綠色高效農業發展提升行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鞏固提升行動等4個提升行動。”平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苗培良說,該市通過深挖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按照“山頂綠樹蓋帽、山中果樹纏腰、平地菌菜唱主調”的思路,突出“南果北菜全域菌”布局,加快形成以食用菌為主,設施菜、林果產業為輔的“一主兩輔”產業發展格局。

到2025年,該市將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0萬畝,產量達2.31億公斤,食用菌總產量達65萬噸,包養網設施菜產包養網量達147萬噸,高標準果品產量達30萬噸,“一主兩輔”特色農業產值達140億元。

立足生態宜居,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走進平泉桲欏樹社區,養老院、學校、醫院、足球場、公園等設施一應俱包養包養;現代產業園區內,集中搬遷安置的村民在汽包養網車線束生產車包養網間、食用菌大棚、菌棒加工廠實現家門口就業……作為全省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農村社區,一幅宜居宜業、產業興旺、生活包養網富足、生態秀美的和美鄉村畫面包養包養網正徐徐鋪展。

桲欏樹社區雖美,但美中也有不足:十年九旱的氣候特征,讓桲欏樹河幾乎斷流,河道環境狀況也令人擔憂。

為了讓桲欏樹更加生態宜居,今年該市對桲欏樹河26公里河道開包養展整治提升工程。“我們將通過水系、河道、水岸同治,努力實現‘水系連通、河道暢通、水岸相通、生態貫通、行游直通、文旅互通’的治理目標,該工程將于2024年10月全部完成。”平泉市水務局局長岳樹民包養表示,今年,該市還啟動了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包括水系連通、清障清淤、岸坡整治、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河湖管護、鄉村整治、河道修復及包養沿河基礎設施提升等8項內容。

“治水興村、借水發展,桲欏樹社區又迎來新機遇。”桲欏樹社區黨委副書記楊海平說,社區將以此為契機包養,建設“賞鄉村河流濕地休閑帶”。力爭到2025年,社區農業年產值達到1.6億元,集體年收入達1000萬元。

包養網年,平泉對照《平泉市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方案》,聚焦生態綜合治理、和美鄉村建設、水美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提升5項重點,持續建設生態宜居鄉村。

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抓手,平泉積極創建桲欏樹至黨壩、南五十家子至小寺溝、臥龍至北五十家子3大示范片區,打造6條精品路線,培樹41個示范村,并在國省干道和通鄉鎮道路沿線打造500個示范點位,充分發揮“標桿”“樣板”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大力推進村莊綠化,實施“庭院兩株果”工程,已栽植綠化苗木24.4萬株、海棠等經濟苗木6.5萬株,不斷提升村莊“顏值”。

全面推動交通、電力、供水、網絡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向農村延伸,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包養網實現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8.72%,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100%,鄉鎮以上區域、行政村實現5G網絡全覆蓋,行政村快遞物流通達率達到100%……

培育文明新風尚,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今天是重陽節,我代表村里來看看您老人家,祝您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10月23日,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鎮南五十家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霍劍軍來到村民楊包養網成義家中,為老人送上慰問品。

重陽節舉辦祝壽活動、母親節對好兒媳進行評選、年終對優秀鄰里進行表彰……積極發揮傳統文化育人作用,南五十家子村已堅持10余年。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南五十家子村敬老忙。”有感而發,村民白樹林將即興創作的作品《重陽》,發到村“驛站詩歌小鎮”微信群里,獲得不少點包養包養

“驛站詩歌小鎮”微信群,吸納愛好包養詩歌、書畫、戲曲等文學藝術創作的300余人加入,大家互相品鑒,優秀作品還可以在鄉土文學《驛站春曉》季刊上發表。

以詩歌創作等文化活動為紐帶,把全村群眾凝聚在一起,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為工作方針,該村著力打造黨支部引領下的文藝志愿服務組織,扎實開展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小山村里也有“詩和遠方”,南五十家子村先后被評為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河北省詩詞之鎮。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基礎。

目前,平泉已初步建立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被確定為首批省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綜合試包養網點縣。“道德銀行+愛心超市”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文明村鎮創建率達到60%以上。桲欏樹社區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南坡村、圣佛廟村、龍潭社區、營子村、王土房社區被評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

該市將按照《平泉市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方案》要求,不斷創新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基層治理3個體制機制,每年打造鄉村治理綜合示范鄉鎮2個、示范村10個,引領全市鄉村治理綜合水平全面提升。同時,重點針對濫辦酒席、天價彩禮、薄養厚葬、鋪張浪費、家庭暴力、拒絕贍養老人等突出問題修改和完善村規民約,推動鄉村形成誠實守信、文明有序、睦鄰友善、民主法治、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氣。(記者 陳寶云 通訊員 胡倩楠)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