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港“出圈”背后的強農“三字訣”——北京順義區高質量發展現代去九宮格私密空間都市農業探行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陽春4月,風輕日暖。走進北京市順義區國際鮮花港,十幾萬平方米的花海,一片姹紫嫣紅,映入游客眼中,拍進攝影愛好者的鏡頭里,也把鮮花港推進北京市民“網紅打卡地”的“熱游榜單”。

在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農業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北京國際鮮花港“出圈”,靠的是順義區建設首都農業強區多年攢下的硬實力,憑的是順義農業在“重特色、出精品”上的不松勁,打的是供給側持續發力、需求側深耕細作這兩張牌。以鮮花產業為代表,順義用好北京國際大都市的市場紅利,培育出一批有優勢、有潛力、能成長的“小而精”特色農業產業,走出了一條高效、精品、智慧的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特色彰顯:講究一個“鮮”字

“這些花叫三角梅,是我們聯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專家,首次培育出的本土花卉。”在趙全營鎮北郎中村花木中心的三角梅生產基地,趙全營鎮黨委宣傳委員劉杰介紹,去年國慶期間,三角梅曾在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驚艷亮相,深受市民喜愛。

“在花卉培育過程中,我們采取科學管理,實時監測水肥、溫度、濕度,培育高品質花卉。”北郎中村花木中心經理張超介紹,中心與科研單位緊密合作,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逐步向科學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去年銷售額達3小班教學500萬元。

鮮花保鮮期短,需盡快完成配送。而順義地處京郊交通樞紐,路網四通八達,物流體系完善,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將鮮花配送到消費者家中。

順義區園林綠化局局長張香東介紹,順義目前擁有2個國家級花卉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區花卉種植教學面積9000余畝,年產盆栽花卉4500萬盆、鮮切花78萬支、觀賞苗木1900萬株,帶動2000余人就業。從上游的育種研發、生產種植,到終端的市場交易、流通運輸,再到下游的品牌打造、配套服務,如今順義花卉基地化、精品化產業格局已經形成。

一花獨放不是春,順義區很多特色產業都以“鮮”取勝。

一大早,順義區龍灣屯鎮丁甲莊村的櫻桃種植大戶朱雙民來到自家果園大棚,對果樹進行花前復剪、疏花、拉枝等春季管理工作。

“每個大棚內約栽種150棵櫻桃樹,產量能達到2萬多斤。”朱雙民說,設施大棚里的頭茬櫻桃已經陸續成熟,比普通露天櫻桃提前近一個月成熟。

順義區的設施櫻桃何以搶“鮮”上市?“設施櫻桃創新采用矮化密植和獨稈栽植的種植方式,同時配套自動溫控系統和農藝小站等管理系統,形成了現代高效櫻桃設施暖棚集群。”龍灣屯鎮副鎮長彭楠表示,大棚內采用熊蜂授粉的方式,提高坐果率,提升產量和品質。

與傳統銷售模式不同,順義大部分的櫻桃經過分揀、包裝后,并沒有被運往超市或批發市場,北京城區的客戶在家下個單,鮮靈靈的櫻桃兩小時內就能送到。“相較于產自京外的櫻桃,主打的就是一個‘鮮’字。”張香東說。

九宮格今,櫻桃產業已成為極具“順義特色”的優勢產業。目前,全區櫻桃種植面積達7500畝,年產量超過150萬公斤,平均畝產值超過1萬元,并多次在全市乃至全國櫻桃大賽中摘得金獎。

科技振翅:追求一個“智”字

能打好“鮮”字牌,科技是基石。在順義,智能化農業設施設備隨處可見。

“你好,小智。”在北石槽鎮食為先農場大棚內,工作人員喚醒了智能環境控制器,大棚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在控制器屏幕上一目了然。幾臺智慧傳感器實時采集大棚內各項環境數據,并通過5G網絡回傳至中控管理平臺。

“我們于21對1教學016年開始建設智慧農場,結合5G技術、現代化設備,通過數字化種田、可視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農場負責人鄔春芳介紹。

這是順義區以智能化設備賦能農業生產的縮影。“北京擁有強大的農業科研力量,而前沿農業技術需要試驗試種。順義擁有20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各類作物種類齊全、農業設施基礎完備,優質品種、先進技術等在順義的田間地頭大有用武之地。”順義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黃海鵬介紹,智能水肥一體機、應用5G技術的溫室大棚、北斗導航無人駕駛農機等技術及設備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

正值春耕備耕時節,裝有農用北斗終端的無人駕駛農機按照設定的路線,在田間勻速前進,施肥、播種、覆土等作業一氣呵成,給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操作這種無人駕駛的農機,有趣又輕松!”趙全營鎮種糧大戶陳國龍興奮地說,“這滿滿的‘科技范’讓農民的工作越來越體面,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游戲玩家!”

“北斗導航無人駕駛農機可實現高效率、高精度播種作業,既快又準。”順小樹屋義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鑫燁介紹,操作人員可通過人機交互界面精準控制每畝的播種量,減少錯行、漏行,提升土地利用率,幫助農民節本增效。

科技助力,順義農業發展跑出了“加速度”。“順義區聚焦農業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主要糧經作物瑜伽場地機械化率達到了99%以上,‘北斗+農業’智能化農機累計作業面積達30余萬畝,農業作業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標注著現代都市農業的新高度。”黃海鵬說。

全鏈提升:強調一個“融”字

在花卉、果蔬等特色產業煥發生機的背后,“農業創意+文化創意+旅游創意”等“農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順義不斷涌現。

順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耿曉婧表示:“在超大城市做現代都市農業,就要在鄉村中嵌入更多產業,賦以更多文化、生態功能,在精致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發展空間。”

鮮花港便是其中的集大成之作。“去年北京國際鮮花港接待游客34萬人次,經營收入達3000余萬元。”鮮花港負責人劉海鵬介紹,以花卉消費體驗、旅游體驗、文化體驗為特色,順義正在打造集吃、住、行、娛、購、游于一體的體驗式花卉旅游文化產業。

目前,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業態正在為順義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2023年,第九屆國際櫻桃大會在順義舉辦,順義櫻桃采摘旅游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了8屆。在文化節期間,生態觀光、休閑度假、親子研學、生態民宿等融為一體,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為農業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每年2980元,認養一棵擁有專屬名字的櫻桃樹,在日常參與果樹養護、見證果樹成長,在櫻花期賞花,在果實成熟期采摘至少10斤大櫻桃。”北京三合櫻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朱宏旭,這位“95后”海歸碩士扎根鄉土,當起了新農人,“此外,認養人還會有一塊18平方米的小菜園,最多能種下8種蔬菜,在收獲中享受自然慢生活。”

在這種“認養”模式的加持下,農業產業鏈條也不斷延伸。“我們帶孩子來到這里,動手體驗農耕生活,感受農耕樂趣,很有意義。舞蹈教室”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李欣一家剛采摘完櫻桃,準備到預訂的民宿休息,明天打算去葫蘆藝術莊園、焦莊戶地道戰等地參觀游覽。

從三合櫻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出來,駕車不到10分鐘,來到李欣一家入住的龍灣屯鎮柳莊戶村享筑·伴山雅集主題民宿。這些由閑置民房改造而成的生態、田園、精致民宿,因其老屋新顏的鄉愁意味、耕讀傳家的人文氣息,成為前來采摘的游人青睞的度假勝地。

“每逢節假日,這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整個小山村都熱鬧起來,人氣帶來了財氣,財氣帶來了福氣!”龍灣屯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馬玉民說。

透過一朵花、一棵樹看變化,如今漫步于順義的沃野田疇,果蔬、花卉等農業產業與鄉村露營、農耕體驗、非遺文化等元素相結合,高新科技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農業農村的多元價值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來。

目前,順義區正不斷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要潛力,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統籌推進66個休閑農業“十百千萬”項目建設,全力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整合農民、企業、合作社等多種經營主體,讓農業鏈接制造業、服務業,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農業農村新格局。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